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農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吴越间


为财赋之薮及五代时钱镠保有此一方徵敛颇


急而松江入海之口亦渐淤塞宋元祐中宜兴人 单锷
著吴中水利书以浚松江为第一义南渡都


临安仰给于浙西者尤重时人熟见习闻遂觉扬


州之水无大且急于 …… (第 28b 页)
为娄江哉按今太湖自吴)


(江长桥东北合庞山湖者又东南分流出白蚬江入急水港淀山湖迤东入海者为东江此 单锷
水) …… (第 36a 页)
界经昆山南又东南过石浦出安)


(亭江过嘉定县黄渡入青龙江由江湾青浦入海者为娄江其安亭江在宋时已塞 单锷
所谓开安)


(亭江使水由华亭青龙江入海是也渭按松江自吴县西南下七十里为三江口则娄江之分派必) (第 36b 页)
(不自娄门始昆山塘之非娄江也明矣但其下流或合刘家河入海未必如 单锷
所言由青龙江入)


(海耳东江久废难考水经注云吴记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 …… (第 36b 页)
于太湖


之上流分杀其势也自是之后不闻有以吴中水


利为言者历五代至宋而松江之壅滞日甚郏亶 单锷
之徒并有著书讲究最悉其策下流者曰先 …… (第 45b 页)
日隘议者不循其本别浚港浦


以求一时之利而松江之势愈失仅与支流无辨


或至指大于股岂非治水之过与 单锷
书为苏子


瞻所称然欲修五堰开夹苧于渎绝西来之水不


入太湖殊不知扬州薮泽天所以猪东南之水今 …… (第 46b 页)
淳之民相怨一方无已时百诗尝谓余曰废东坝


者多出于坝上之人至追咎苏轼 单锷
之言行废


高堰者出于泗州之人至恐潘季驯以毁陵之罪


殊可痛疾善乎欧阳公有言天下事不能全利而 (第 47b 页)
 此之务而别求他道所以治之愈力而失之愈远也
 世之论徒区区于三十六浦间或有及于松江亦不
 过浚蟠龙白鹤汇未见能旷然修禹之迹者宜兴
 锷
著书为苏子瞻所称然欲修五堰开夹苧干渎绝 …… (第 39a 页)
 名所纳斗升之税所占即百顷之江兼之涨滩之税
 亦多吏胥隐没昔宋时围田皆有禁约今奸民豪右
 占江以遏水道更经二三年无吴淞江矣又曰 单锷

 
毗陵人故多论荆溪运河古迹地势蓄泄之法独不
 明禹贡三江未识松江之体势欲截西水入扬子江
 上流工绪支离 …… (第 39b 页)
 遂其东下之势昔人欲疏百渎者此也庆历以来筑
 长桥于吴江岸以利舟行之牵挽而水道阻缓昔人
 欲易置千桥以分利之者此也此皆 单锷
之遗意也
 自我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一时财赋仰给东南鉴
 三吴水患因宋五堰之旧迹立为银渚东坝禁商𥱼 (第 41b 页)
 于三十六浦间有及于松江亦不过浚盘龙白鹤汇
 (盘龙浦在松江/白鹤江在嘉定)未见能旷然修禹之迹者宜兴 单锷
 
书为子瞻所称然欲绝西来水不入太湖殊不知扬
 州薮泽天所以猪东南之水也今以人力遏之夫水
 为民患亦为民 …… (第 7b 页)
 江岸以便舟行之牵挽而水道阻缓昔人欲辟石塘

 易木桥千所以分利之者此也凡此皆 单锷
之说也
 国初因五堰旧迹立银渚东坝禁商𥱼往来既可以
 挽东坝以西之水北会金陵以成朝宗之势又使东
  (第 10b 页)
 (东开一十二浦/分而纳之海)间有及于淞江亦不过浚盘龙白鹤
 汇(盘龙浦在松江/白鹤江在嘉定)未见能旷然修禹之迹者宜兴
 锷
著书为子瞻所称然欲绝西来水不入太湖殊不 …… (第 17b 页)
 疏百渎者此也宋庆历中筑长桥于吴江岸以便舟
 行之牵挽而水道阻缓昔人欲辟石塘易木桥千所
 以分利之者此也凡此皆 单锷
之说也国初因五堰
 旧迹立为银渚东坝禁商𥱼往来既可挽东坝以西
 之水北会金陵以成朝宗之𫝑又使东坝 (第 25a 页)
 出白蚬江入急水港入淀山湖迤东入海者为东江

 此 单锷
吴中水利书所谓开白蚬江使水由华亭青
 龙江入海是也但淀湖之东已塞不复径趋入海而
 北流乃合吴淞江故曰 …… (第 161a 页)
 江五里许复合为一经昆山南又东南过石浦出安
 亭江过嘉定县黄渡入青龙江由江湾青浦入海者
 为娄江其安亭江在宋时已塞 单锷
所谓开安亭江 …… (第 161a 页)
 地势灌千里之平原安得有淮南数郡县俨然一都
 会耶观此二段议论则坝与堰可废乎不可废乎废
 东坝者多出于坝上之人至追咎苏轼 单锷
之言行
 废高堰者出于泗州之人至恐潘季驯以毁陵之罪
 殊可痛疾善乎欧阳公有言天下事无全利而无害
 惟 (第 229b 页)
  司马迁作河渠书班固作沟洫志皆全史之一篇
  其自为一书者则创始于水经然标举源流疏證
  支派而已未及于疏浚堤防之事也 单锷
沙克什
  王喜所撰始详言治水之法有明以后著作渐繁
  亦大抵偏举一隅专言一水其综括古今胪陈利
   (第 26b 页)
 河不比河工海塘之险古堤旧渠如元和至和等塘
 民利往来田资灌溉至今受益吴本泽国三江震泽
 支流四溢如邱与权 单锷
郏亶赵霖夏原吉周忱所
 论水利考据精核得失暸然今承修人员不逮前人
 止宜加修不必改筑若按亩派钱以供大 (第 2a 页)
将奔桓玄至长塘湖(长塘/湖在)
(晋陵延陵县杜佑曰在润州金坛县风土记阳羡县有/洮湖别名长塘湖洮余招翻 单锷
曰长塘湖在义兴西)
为人所告获之送京师斩于倪塘(倪塘在建康东北方/山埭南倪氏筑塘因)
(以为/名)(第 21b 页)
  (山独一川北折而东或秋雨大至城尻者每悬鱼/鳖忧深不可渡故桥焉横亘北川上岁久圮矣吴)
  (封君州人也属命石工以壬辰秋八月起事阅半/载厥功告成予按浙西水利 单锷
论之首以天目)
  (一派为宗其源远其流长盈科则行行至霅川则/四水激射之荡为苕溪出震泽归崇明靡有底极 (第 18a 页)
  (丙子奔走万山中更号遁翁平生喜为诗文孙/璞欲梓遗槁弗许曰聊以适吾意尔未必名家)
 黄奇孙(成化新昌县志字行素号云谷 宋季隐
居沃/洲从俞默翁石九成韩明善游考订经史传)
  (注之异同品评古今人/物之优劣俱有确论) (第 25a 页)
(牧/)
  读 单锷
水利书       (明/)徐献忠
献忠读此书知东南水利莫详于此今昔虽有少殊而
源委蓄泄之大势固犹同 (第 58b 页)
也今世吴江堤岸日益堙塞
视锷建议之时又不知其几何矣疏凿之功既不能复
举则湖州泄水之利自有不容以不讲者夫溧阳五堰
西受高淳宣城引入九阳江诸湖之水东注震泽此
所谓上源之患也明初凿诸溧水石河递引而北注 (第 58b 页)
  涨则宣歙金陵之水皆由荆溪入太湖此高阜不

  足以遏之五堰之所以作也 单锷
著吴中水利书
  谓五堰废则宣歙诸水尽入震泽三州水患无已
  王鏊震泽编云以此一源最钜为苏常患伍馀福 …… (第 4b 页)
  丁堰河在常州府东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流二十
  里接纲头河
  黄汀河在常州府东北十五里西接纲头河东入
  江阴界 单锷
云常州运河北偏右有泄水入江一
  十四渎即孟渎黄汀渎之类也今所存盖无几云 …… (第 6a 页)
  (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由此言之兴一/世之功不当恤流俗之议也区区之见要以吴淞)

  (冮必不可不开即日渡江远离节/下岂胜瞻恋因还船附此不宣)水利后论 (单锷/
以吴)
  (江堤横截江流而岸东江尾茭芦丛生泥沙涨塞/欲开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去涨土凿堤岸为)
  (第 15a 页)
  许景先义兴人少举进士神龙初诣阙献大像阁
  赋擢拜左拾遗开元初与张九龄等同知制诰以
  文翰称张说称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
  宋单锷
(第 17a 页)
季隐
宜兴人兄锡字君赐嘉祐二年进士 (第 17a 页)
  谨始五事(宜兴蒋/之奇)

  吴中水利书(宜兴 单锷)
  保治要略八篇
  恢复便览五篇(俱江都/史正志)
  恢复方略(丰县宋/汝为)
  政论三十 (第 73a 页)
 不著撰人名氏

秦镛清江县志八卷
 镛见经类
刘芳崇祯砀山县志二卷
 芳字伯子石屏人官砀山县知县
  以上都会郡县
单锷
吴中水利书一卷
 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进士得第后不就官 (第 19b 页)
  全史之一篇其自为一书者则创始于水经
    然标举源流疏證支派而已未及于疏浚堤
    防之事也 单锷
沙克什王喜所撰始详言治
    水之法有明以后著作渐繁亦大抵偏举一
    隅专言一水其综括古今胪陈 (第 2b 页)
 下流不疏而水上溢故凿直曲港还三江故道开宜

 兴百渎所以顺导下流也惟高原田径乃潴隁之尔
 昔之言水如 单锷
郏亶皆是也今开吴松江下流与
 宜兴百渎属之海者无虑数十百所异时浦港磬折
 以趋海今近浦之民多取径直疏 (第 26a 页)
    刘晏停免修筑练湖状

    吕延贞浚治练湖状
    郏亶上水利书
     附子郏乔书
    苏轼进 单锷
吴中水利书状
      (第 8b 页)
单锷
吴中水利书
    王安石奏免罢水官状
    中书省尚书省会勘澳闸设官劄子
    许光凝上苏州水 …… (第 8b 页)
  薛应旂武进浚河录序
    沈[启-口+山]吴江水考序
    归有光水利书序
    谷继宗刻 单锷
水利书序
    俞允文治水述
    严讷苏州府水利图册序
    徐阶松江府水利图册序 (第 31a 页)
  江宁治水阳江与银林江等五堰故迹决入西江

   单锷
书曰繇宜兴而西有五堰者所以节宣歙金
  陵九阳江众水直趋芜湖后废去五堰则水皆入
  于宜兴之荆溪而入 …… (第 16b 页)
  一二不待知者而后知也此上流分杀之说岂可

  谓其无益乎 宋单锷
书曰宜兴西有夹苧千渎所
  以泄长塘湖东入滆湖繇大立渎塘口渎白鱼湾
  高梅渎及白鹤溪而北入常州运河 (第 20b 页)
 (今年暂止运河上开/修夹冈河道从之) 知宜兴县楼闶浚四十二渎
 (百渎止浚四十/二馀悉湮废)
熙宁元年诏修水利 知无锡县焦千之决水灌田(岁/值)
 (旱河竭用 单锷
言自小渲车湖水入运河/复车梁溪水繇将军堰以灌之农田获利) 楼闶又 …… (第 9b 页)
 (高一丈基广三/丈面广二丈)
建文元年镇江府知府刘辰丹阳县知县董复重浚练
 湖
永乐元年筑广通坝(是年成祖文皇帝迁都于燕运道/已废苏州民吴相五以水为下流)
 (患引 单锷
书上奏改筑土坝设官吏佥溧阳溧/水二县夫四十名守坝宣歙诸水仍不入震泽)
 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等治苏州等 (第 29a 页)